1月18日,经国土部特批深圳率先启动换届后第一例集体土地入市方案。当天举行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发布会上,市介绍了进一步深化土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土地可以进入市场挂牌交易。虽然集体用地流转和小产权房定位依然悬置,但是投资者对这一信号表示出极大热情。我们作以下评价:1、这确是新政的重要信号,,标志土地加速从提高补偿向集体土地入市切换,沿着我们的逻辑那么下一步就是小产权房定位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2、利益分配机制需要等待前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落地,目前尚未摆脱传统径。
十七大后,中央在深圳、成都和重庆进行全国土地试点,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农地流转机制。五年试点和探索,土地承包权转让和耕地流转机制趋于成熟,这对过去几年大规模城市化起到很大支撑。问题在于四万亿之后,城市化再次面临土地瓶颈,随之而来的是高房价难题。这中国在2010年底转向史无前例的紧缩政策以对抗房价,其后果是11-12年的大萧条。2012年四季度至今,伴随政策稳增长、房价回暖和经济弱复苏,新再临:如何在避免房价暴前提下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的高房价问题,除了货币超发、人口红利和二元结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土地供应短缺。我国农村土地分两种:耕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后者主要是宅、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大量的土地其实是后者。十七大以来耕地18亿亩红线导致多数地方公共建设存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目前的增减挂钩制度已经了地方,而集体土地由于法律不得入市,同时所有权模糊问题使其转让也不那么简单。所以房价在09-11年的暴涨几乎是必然的。过去几年,中央并没有从法律和制度上解决当前土地市场的核心问题,而随着攻坚时代到来,集体建设用地这块大蛋糕,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支撑新型城镇化所需的全部土地供应,不过其前提在于,城镇化战略需要从制度层面转型。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本轮是“大回潮“。
补偿具体提高多少只能等待前后高层,但这个问题远没有调整土地利益分配格局更迫切。目前来看,一个值得欣喜的可能在于即将出台的集体土地补偿条例或将补偿和物价挂钩,同时确立三年一调整的动态补偿机制。至于未来,深圳模式和成都模式哪个会走得更远,我们只能继续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