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西湖龙井资讯平台”修改,原题《把茶卖到谷歌总部的两个老外》。)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6月5日讯:茶,这项质朴的饮品,数千年来撼动着人类最细微的味觉。在2300多年以前,茶商为了将茶叶运往波斯销售,一趟趟无悔地茶马古道,从四川成都出发,翻越喜玛拉雅山脉,最后抵达中亚地区完成交易。
如今,来自美国的安迪(Andy Kincart)与来自的法瑟吉(Nicholas Fothergill)通过科技与网络,重新打通这条之间的商道。创立于2013年11月的“一口茶”(Eco-Cha),没有任何的实体店,透过网络电商成功的销往欧美。茶的香气如今甚至飘在谷歌总部。
从分不清“茶杯、茶壶”到茶专家
来自的这两位老外,都是为了学习中文去到,尽管工作领域不同,却有共同嗜好——钟情于茶。
然而,这美丽的文化资产,人好像习以为常,自己并不在意。安迪指出,明明是产茶的重要地区,但随处只能喝到产地不明的廉价茶,在网络上也查不到完整的英文介绍。他们了解葡萄酒文化营销全球的珍贵,认为茶的价值其实一点也不输给葡萄酒。
安迪自从认识了南投县鹿谷乡农会推广股长林献堂后,每个礼拜都花上两小时,骑机车从台中到南投鹿谷找林献堂学艺。“我在鹿谷农会服务三十五年,从没见过有人对茶抱有如此深厚的热情,甚至还是外国人,真的很。”林献堂说。
起初连中文的“茶杯、茶壶”都傻傻分不清的他,如今可以用纯正的中文说明:“你看,被小绿叶蝉虫咬过的叶子,比一般虫咬的叶子更萎黄,东方美人茶的味道就是要筛选这种茶叶。”
优质茶农寻觅之旅
“现在茶农倾向工厂化制造以冲高销售量,可是茶叶是很脆弱的, SOP(标准化流程)的工厂怎么可能产出好茶?”金安迪质疑,仅存的手工制茶在哪里呢?
安迪再度跨上他的机车,优质茶农寻觅之旅。
“曾经,我找到一位在合欢山凤凰村的茶农,他六十多岁了,还是以自然农法栽种,一片片手摘出来的茶,产量只有别人的20%,但他说穷尽一生就是这片土壤,将制茶技术传承下去。”安迪说,“我深深被打动了,对我而言,这不只是茶,而是打造极品的艺术。”
接着,他谈起创业念头,“我打从心底想支持这些小农,将他们美丽的传达出去,告诉人们的茶有多美好,我明白这不会是个 Big Business(大生意),但即使再小众,我都要做。”安迪说。
相较于南投中型茶厂每季可出产五吨的茶叶,他们选择与小型茶厂合作,即使平均季产量仅两百五十公斤。
把茶卖到美国去
就这样,这位美国人,了他的茶事业。他为此到静宜大学 MBA,找来曾经是软件开发公司 CEO 的法瑟吉,以及设计师好友林德(Steve Lindell),在2013年11月成立 Eco Cha(一口茶)品牌。
在安迪的下,Eco-Cha只与小型家庭式经营的茶农合作,他们不但亲自拜访茶农,有时甚至从栽培、摘采、揉烘全程参与,即使所选取的茶叶不一定拿到有机认证,却能确保是以自然有机、友善的方式种植。安迪和法瑟吉认为,家族式的小农无法量产,反而保持了手工制茶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茶叶注入了更多用心与热情,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盒来自高山的乌龙茶叶,更能买到对地球的守护,以及独特的茶文化灵魂。
Eco Cha (一口茶)强调直接购自手工制茶的有机茶农,并附上每一款茶背后的茶农故事、产季与气候变化可能造就的独特口感、正确泡茶的方法,尽可能将安迪二十年的知识化成博客,教育那些“以为茶就是乌龙茶”的外国人。
此外,Eco Cha 透过网络论坛、社交、影片与博客等,让茶香遍及美国、、英国、挪威、等地。今年二月,Google 美国总部的咖啡厅飘出茶香,正是来自的 Eco Cha。
当然,不论网友喜好如何,他们还是一点一滴记录与茶相关的新闻,“最终极的目标,是希望 Eco Cha 能成为外国人认识茶的正确外文窗口。”安迪说。